乡村网广西讯(通讯员 林伟宁 周春梅 唐万婷)5月11日,初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天平镇罗漫山薄雾轻笼,嫩绿的茶芽在晨露中舒展身姿。天刚破晓,罗漫山北面的龙胜村的茶园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:人大代表们已穿梭于茶垄间,检查新苗长势、规划灌溉线路。这片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千亩茶园,正见证着天平镇各级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、用实干破解难题的点点滴滴……
近年来,天平镇积极响应县委、县政府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的号召,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,致力于将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天平镇人大因势主动作为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,在助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担当。
深入调研,为产业发展“把脉问诊”
近年来,为全面了解全镇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,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,镇人大引导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、茶园基地以及销售市场,开展了一系列扎实细致的调研活动。他们与潜在种植户促膝交谈,了解他们对于种植六堡茶的顾虑与困难;与现有茶农亲切交谈,详细询问茶叶种植面积、产量、收入以及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;与茶园建设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,了解企业的茶园建设进展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。2024年以来,该镇通过引导人大代表开展“敲门行动”深入走访,累计召开12场产业发展座谈会,收集土地流转、技术帮扶等方面的建议43条。
为开阔代表视野,提升履职能力,更好地探索茶园发展新模式,天平镇人大于2024年11月1日至3日,组织县、镇人大代表80人赴柳州市三江县布央茶园考察。代表们学习了生态茶园建设新技术、茶叶生产流程标准化管理新知识和发挥乡村资源优势促进“茶业+文化+旅游”产业融合发展新经验。学成归来后,镇人大成立6个专项调研小组深入21个村(社区),经多场研讨形成天平镇六堡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,明确提出“扩规模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的发展路径。
善献良策,为产业发展“开方指路”
在深入调研考察的基础上,人大代表们积极在各类会议和场合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。在天平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上,代表们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主题,提出了多条议案和建议,如加大对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改善茶园灌溉、道路等硬件设施;加强与优秀种茶企业的合作,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;在天平镇建立茶叶加工厂,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,提振茶农的种植信心等。
这些议案和建议得到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,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,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落实。近年来,天平镇创新“党建+企业+村集体经济+农户”发展模式,实施“林权流转+产业赋能”战略,六堡茶产业发展获得新突破。自去年6月起,累计流转土地1200多亩,龙胜村近400亩土地与满村万历埌茶园连片,形成千亩生态茶园。另外,镇里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733、42万元奖补资金,用于茶园建设及产业路建设,为茶园的提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带头示范,为产业发展“添砖加瓦”
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带动更多群众投身六堡茶产业发展,部分人大代表身体力行,带头发展六堡茶种植和加工。县、镇人大代表,罗万村党支部副书记、村委会副主任林旭军在海拔300多米的罗漫山拥有一片老茶园。罗漫山常年云雾缭绕,气温十分适宜种茶。他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,积极引进优良茶种,采用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,加强茶园管理,提高茶叶品质,罗漫山的茶叶供不应求。在他的示范带动下,周边不少村民纷纷效仿,扩大了六堡茶种植规模,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。林旭军还引导带动了26户脱贫户以土地入股参与茶园建设,为脱贫户巩固脱贫成果添砖加瓦,为乡镇振兴提供强大助力。
“土地流转后,我们既有租金又有工资,还能学技术当股东,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!”脱贫户陈大姐对笔者如是说。如今,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超4300亩,带动500余农户嵌入产业链,户均年增收约4000元,40名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监督推动,为产业发展“保驾护航”
为确保各项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,镇人大充分发挥监督职能,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听取汇报、实地查看、走访群众等方式,定期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监督检查,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,及时发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,督促相关部门加以整改。
在监督过程中,代表们重点关注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,确保资金专款专用,真正用到刀刃上。推动建立“问题清单—责任清单—整改清单”制度,保障624.42万元奖补资金和109万元产业路建设资金精准落地;关注茶园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,保障项目顺利推进。通过有效的监督推动,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,为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“我们把履职阵地前移到茶垄间,用产业发展的实绩检验代表工作成效。”镇人大主席黎咏东表示,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,在品种改良、精深加工、品牌营销等环节精准发力,让六堡茶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“金叶子”。从收集建议到推动落实,从化解矛盾到监督建设,天平镇人大代表用“脚底沾泥、衣带茶香”的实干担当,在千亩茶山间书写着新时代履职为民的精彩答卷。